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部动态 > 正文

学部与北碚区民政局签约共建,助力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28

来源:

作者:文思雁

审核:何清华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社区治理需要心理服务专业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在社区心理服务、社区心理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工作,为理解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持。北碚区民政局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探索。然而,基层社区心理服务仍面临专业力量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挑战。

2025年9月27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与重庆市北碚区民政局举行共建合作签约仪式。心理学部副部长何清华教授、北碚区民政局副局长刘紫荆、学部吕厚超教授共同出席签约共建仪式,并为“校地心理健康服务基地”“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和“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社区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优势,聚焦“一老一小”和困境儿童青少年关爱服务,打造校地合作的社会心理服务新样板。签约仪式上,双方一致认为,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响应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号召的重要举措。

何清华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合作将推动心理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社区,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社区心理学学科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理论创新,学部将社区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社区心理服务不仅要解决个体心理问题,更要促进社区关系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在实践应用,学部已有成功经验在北碚区多个社区开展“心灵成长社”项目,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趣味活动。在人才培养,学部注重培养学生社区实践能力,通过社区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何清华副部长表示,“我们将共同打造社区心理服务示范基地,开展社区心理工作者专业培训,提升基层心理服务能力。”

 

北碚区民政局副局长刘紫荆强调,合作将遵循精准社区治理理念,针对不同社区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在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社区重点完善适老化服务在双职工家庭集中的社区,重点发展儿童托管与心理支持。此外,双方将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线上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心理测评与咨询,线下建设社区心理服务站点,实现心理服务“15分钟可达”。

未来双方合作将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困境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将成为重中之重。北碚区已有1.23万名流动儿童建档,双方将合作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实现精准干预。老年人心理支持服务是另一重点。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日益凸显。双方计划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通过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形式,缓解老年人孤独感,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将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心理服务网络。

双方一致同意,北碚区将依托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专业力量,培育一批社区心理服务示范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心理服务模式。高校与地方的此次合作,将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让心理服务真正融入社区生活,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碚、幸福社区。

撰稿:吕厚超

摄影:文思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