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部动态 > 正文

应用心理学系第七次午间沙龙圆满开讲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

作者:张璇,张仲明

审核:陈诚

浏览次数:


2025523日中午,应用心理学系第七次午间沙龙—— 心理学应用与学术沙龙 系列活动迎来新一期专题分享——健全人格背景下时间观疗法的应用和实践。本次沙龙特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吕厚超教授担任分享者,围绕时间心理学的理论内核、时间观疗法(TPT)的实践路径及跨文化应用展开深度探讨。活动吸引了学部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环节亮点频现。

首先,吕厚超教授以奥古斯汀的经典名言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我很清楚;可是当有人问我时,我便茫然。为引,揭开时间心理学探索的帷幕。他指出,心理时间不同于物理时间,是个体对时间的主观体验,能够折射出个体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例如,沉湎过去者易抑郁,沉迷享乐者常忽视未来规划,而健康的时间观需在过去、现在、未来间达成动态平衡。

随后,吕教授详细介绍了时间洞察力(TP平衡时间洞察力(BTP等核心概念,并基于这些概念深入阐释了时间观疗法(TPT)的核心逻辑,即通过调整个体时间观,帮助其从消极过去 + 宿命现在转向积极叙事 + 当下行动 + 未来规划从而实现心理康复与人格健全。结合这些理论,吕教授还分享了Sword夫妇的临床研究成果,TPT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及 PTSD 症状。在探讨时间观疗法的应用场景时,吕教授指出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涵盖心理创伤治疗、日常生活优化以及文化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分享结束后,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吕教授就时间心理学的中国化、时间洞察力的形成机制、如何培养健全时间人格以及预防失衡时间人格的产生等问题一一作出详细解答。

本次沙龙不仅为心理学界带来了时间观疗法的前沿研究成果,更充分展现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文化背景的深度融合。未来,应用心理学系将继续举办系列沙龙活动,致力于推动心理学研究在个体成长与社会服务中的创新应用,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