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中午,应用心理学系第六次午间沙龙——“心理学应用与学术沙龙”在学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荣幸邀请到了学部袁宏教授,以“向下扎根...”为题,围绕正念的理论内涵、核心结构及实践应用展开了深度分享。本次沙龙吸引了学部40余位师生参与,以及体育学院等其他学院老师参与,现场互动热烈,氛围轻松而富有哲思。
在沙龙伊始,袁宏教授从自身对于生活的领悟出发,介绍了黄葛树的“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并引入正念的主题。首先,袁宏教授介绍了正念的定义和三大元素(有意识地/意图、关注/注意力、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态度),以及正念的核心结构——去中心化,即转变体验视角的能力,从沉浸在内部体验中转变为带有心理距离的客观观察内部体验。随后,袁宏教授带领大家简短地体验了正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体会“去中心化”的感觉。袁宏教授强调,正念就是要如其本来地去觉察这些事物。不刻意、不逃避、不评判,只是觉察,不带任何杂念。同时,她指出,自我完全接纳被观察部分,让去观察的部分不对被观察的部分做出反应,追求观察部分和被观察部分之间的平衡。
进一步地,袁宏教授指出,正念的修法可以有两个方向。上述去观察的部分叫作“主我”,而被观察的部分叫作“客我”。第一个方向便是调整主我和客我的不平衡。第二个方向则是去在意谁在觉察主我部分和客我部分的不平衡,回到那个能够觉察的地方。最后,袁宏教授讲到,生命的厚度取决于其向下扎根的深度,而向上生长只是深深扎根所带来的副产物。正念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学会与不完美共处,学会接纳和包容,寻找生命的平衡点。当我们以接纳之心拥抱自我,改变便会悄然发生。
在袁宏教授的分享结束后,老师们展开了热切的讨论,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分享了对于正念的理解。其中,主要就正念在成瘾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原生压力和次生压力问题展开了详细探讨,这不仅是正念疗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也是对于正念疗法的扩展和延伸,进一步丰富了正念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此次沙龙不仅为参与者搭建了理解正念的理论框架,更点燃了以正念实践提升心理韧性的热情。本次正念专题沙龙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心理学部在正念疗法应用与治疗领域的又一次探索。通过本次活动,参与者们不仅深化了对正念的科学认知,更获得了可落地的心理调节工具。未来,应用心理学系将持续推出系列沙龙,邀请更多学界与业界专家,对多个主题和研究开展学术交流与实践研讨活动,以期创造灵感的碰撞,促进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