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青春涌动,心系乡土,情暖人间。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旗帜再次高高飘扬。心理学部的学子们,怀揣着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热忱,积极投身其中。他们深入社区乡村,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将心理健康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沃土,用专业的知识、温暖的陪伴和创新的活动,为提升民众心理健康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环境贡献着独特的“心”力量,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践行青年使命。
一、社区启程:公益服务播撒心育种子
2025年6月29日下午,心理学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重庆市北碚区吾悦广场 1 号中庭设立公益服务摊位,旨在帮助居民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掌握简易的情绪调节,关注内心状态、提升心理保健意识。活动吸引了现场近50余名大小朋友参与其中。
整场活动分为我的闪光时刻、纸小狗领养计划、情绪交换商店三个部分。在“我的闪光时刻”分享区,一张张便利贴记录着大家近期的小成就,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纸小狗领养计划”中,大家积极领养可爱的纸小狗,通过剪纸活动在温馨互动中释放心灵;“情绪交换商店”里,居民们写下情绪、故事或鼓励话语,投入收集箱后再随机抽取一张,在交换中获得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借助心理学专业知识设计互动环节,营造了更温暖、更支持性的社区心理环境。活动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二、乡村关怀:情暖和睦村银龄,心护未成年成长
2025 年7月2日,实践团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北碚区静观镇和睦村及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同步开展“温情下乡,心系老幼”关爱行动。多点合作使得活动覆盖更多群体。
(一)和睦村老年关爱活动
7月2日,实践团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和睦村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文艺汇演、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套圈游戏等。本次活动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与丰富的精神文化体验,助力其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
文艺汇演中,《我的祖国》歌曲演唱饱含深情,古琴演奏韵味悠长,美文朗诵触动人心,舞蹈表演活力满满,志愿者还带领老人们进行舞蹈学习,现场气氛热烈。
随后,实践团成员带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如如何缓解孤独感、调节情绪波动等,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心理状态,掌握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套圈活动更是让老人们乐在其中。爷爷奶奶们在参与过程中全神贯注,成功套中奖品时的喜悦溢于言表,即使没有套中也能收到补偿奖励,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整体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从实际关怀和精神陪伴两方面入手,切实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团体辅导
实践团在北碚区未成年保护中心开展了一场以“绘心识我,助力成长”为主题的针对青少年绘画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次活动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旨在通过绘画去引导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助力其心理健康成长。
活动分为热身活动、正式活动和尾声三个环节。在热身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团体辅导的内容,讨论了在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并订立契约,为活动奠定信任基础。正式活动由自我介绍、画情绪、尴尬时刻和美丽的日子四个部分组成。在“自我介绍”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设计昵称与标识来进行自我介绍,让大家彼此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画情绪”活动设置了三轮递进式挑战,训练了小朋友们识别情绪的能力,有助于其在之后的辅导中对其他参与者给予恰当的回应。“尴尬时刻”活动鼓励小朋友们用色彩与线条还原自己记忆中的尴尬瞬间,增强了对他人的接纳程度。“美丽的日子”活动聚焦对未来的憧憬,小朋友们通过描绘“考上理想大学”“与家人旅行”等场景,将自我认知延伸到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在活动的尾声,小朋友们轮流分享感受和收获,巩固辅导效果。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得到了未成年保护中心老师和小朋友们的一致好评。活动负责人表示,青少年处于自我认同发展关键期,绘画团体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作与互动中完成自我探索。
三、圆满收官:青春力量书写责任担当
本次“三下乡”系列活动,从深入社区播撒心理健康知识的种子,到和睦村传递关爱银龄的温暖,再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助力青少年成长的探索,每一项活动都紧扣“温情下乡,心系老幼”的主题。心理学部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践行服务社会的青年责任,为社区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专业关怀,至此,2025年心理学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