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杨发辉,应用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应用心理系临床与咨询心理教研室主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硕培养项目负责人;国际认知行为治疗学院(The Academy of Cognitive & Behavioral Therapies)认证认知行为治疗师(Diplomate)、培训师(Certified CBT Trainer Consultant)(认证号:01030);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委员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22-11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注册编号:XXD-2020-084)。
主要经历: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25年。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担任讲师、督导、硕导、运营副主任;以及在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原重庆市精神病院)创办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临床心理科)并担任该中心主任八年;自2020年10月起担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兼任西南大学教师成长关爱中心办公室主任与临床与咨询专业硕士培养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251308527@qq.com
学术职务(含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
重庆心理学学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
重庆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研究兴趣及方向:
认知行为治疗实务、督导与培训;认知行为治疗与中国文化;基于意象的认知行为治疗
教学工作:
研究生: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与实务、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病理学
本科生:认知疗法理论与实务
荣誉奖励:
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2022年)
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人物(2022年)
西南大学第十五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年)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年)
专业受训经历:
2016/04-至今 接受法国荣格心理分析学院前院长、法国心理分析协会前主席Viviane Thibaudi每周一次个人心理分析体验;
2013-2019 接受国际心理分析协会荣誉秘书长Dr.Palu Kugler心理分析督导;
2013/10-2016/04 接受美国洛杉矶荣格心理分析学院院长(2010-2012)Chie Lee老师每两周一次个人心理分析体验
2008/09-2022/12 接受世界认知行为治疗联盟首任主席Keith. S. Dobson教授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督导与学习。
2007/02-2011/10 参加国际认知行为治疗学院(A-CBT)与国际认知治疗协会为期5年的“认知行为治疗督导师”培训项目。
2020年以来主要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
1.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西南大学队列建设”(子课题9),50万,主持(在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时代平安中国视角下我国青少年暴力风险的识别与防治研究,2020/09-2023/06,参研(已结题);
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负性事件对青少年阈下抑郁的影响机制及认知行为干预的调节效应研究,2021/09-2024/09,参研(已结题);
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认知行为意象疗法在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以社交焦虑为例,2021,主持(已结题);
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新型心理辅导阵地建设的逻辑与实践应用研究,2023,主持(已结题);
6.重庆市渝中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班主任能力提升项目,2022,49.1万,主持(已结题);
7.重庆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福彩从业人员心理健康责任福彩企业文化建设,2021,51.4万,主持(已结题);
8.幸福有方-家庭系统功能评估与提升咨询体系 2021,10万,主持(已结题);
9.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2022,参研,(已结题);
10.Yang F, Qi L, Liu S, Hu W, Cao Q, Liu Y, Tang M, Lv Z, Zhou Z, Yang Y(2022).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 The Mediation Role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 Nutrients,14(6)(在线发表)(影响因子:5.719)
11.Yang F, Li R, Ren X, Cao B, Gao X. (2022).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Levels of Stress and Self-Reported Food Preferences Among Males and Females: A Stated Preference Approach Based on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Front Public Health. 10:850411.(在线发表)
12.Wang, Y., Chen, Y., Lu, C., Kwan, A. T., McIntyre, R. S., Yang, F., & Cao, B. (2024).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mediating/moder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image disturbance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 Journal, 13(4), 527-540.(在线发表)
13.Liu, S., Hu, W., Yang, Y., & Yang, F. (2023).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 The mediation role of intrusive imagery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4, 1217220.(在线发表)
14.Ma H, Xu J, Li R, McIntyre RS, Teopiz KM, Cao B, Yang F*.(2022).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Peripheral Interleukin-6 Levels in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Psychiatry. 844176. (在线发表)
15.杨发辉,刘诗雨,齐乐,曹琦棵,吕卓澜,唐蔓,周哲晗,刘莹,徐木子,胡雯. (2022). 侵入性意象在大学生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风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情绪策略的调节作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 55(6): 436-444.
16.杨发辉,袁玉洁,樊沛君,成春玫,岳童,齐乐,何亚雄,刘冰晓,郑雅琨. (2022). 福彩从业人员积极认知与积极行为的质性探索. 社区心理学研究, 14(02):53-73.
17.郭磊,徐飘燃,姚菲,张菲倚,齐乐,杨发辉*. (2020). 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5): 21-30.
18.杨发辉、胡雯:《意象疗心:认知行为治疗的中国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5年7月;
19.杨发辉、齐乐:《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与实践》,重庆出版社,2025年1月;
20.杨发辉、齐乐:《认知行为疗法——实务与督导》,重庆出版社,2025年1月;
21.任志洪主编(杨发辉参编):《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年3月;
22.蒙华庆主编,杨发辉、郑汉峰(副主编):《未成年人心理危机问题:专家解析与支招》,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
23.黄泽文、陈红主编(杨发辉参编):《疫情中的心理关爱手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
24.以第一作者撰写咨政2篇,被教育部采纳;
25.以第一作者撰写咨政3篇,被重庆市相关部门采纳;
26.参与撰写咨政报告5篇,被新华社内参等采纳;
27.曾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起草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22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28.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起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系统相关文件;
29.在世界认知行为治疗大会、中国心理卫生大会、亚洲辨证行为治疗大会、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大会、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大会、中国积极心理学大会、中国心理督导大会等发表会议论文或报告20余场;在会上发起分论坛、主持工作坊等10余场;
在社会服务方面,曾应邀给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外交部、教育部、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咨询师之家等单位或机构开展专业心理服务、讲座与督导100余次。被人民网、新华社、湖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10余家媒体30余次采访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