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01基础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 心理学 |
专业名称 | 基础心理学 |
专业代码 | 040201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2年7月6日
修订日期:2013年6月3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时间心理学
| 本方向主要研究时间认知、时空关系认知、时间认知与人格的关系、时间认知的跨文化特点、时间管理等。现代社会,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对时间认知与有效管理意义重大。 | 黄希庭(博导) |
2 | 认知心理学
| 本方向综合运用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最新技术手段(包括神经电生理学、虚拟现实技术和行为学、神经网络和计算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思维(认知)发展、创造性结构和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审美和艺术活动的认知过程与特点,人的认知与模拟、生物智能表征与模拟、认知与情感计算,以及大脑对运动和空间信息的处理机制。在脑科学兴盛的今天,深入研究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意义重大。 | 张庆林(博导) 孙弘进(博导) 赵伶俐(博导) 刘光远(博导)
|
3 | 人格心理学
| 本方向主要研究人格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人格与健康、人格与文化、青年价值观、健全人格养成以及人格测量的原理和技术,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量表。在社会文化价值多元、竞争日益激烈、个体心理健康日益突出的今天,人格研究意义重大。 | 黄希庭(博导) 郑 涌(博导) 陈 红(博导) 张进辅(博导)
|
4 | 认知神经科学 | 本方向主要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生理学和心理健康。该方向的特点是以ERP与fMRI相结合的最新技术方法,以大脑整合观点研究人脑对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在揭示知觉、注意、记忆、语言等高级脑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中意义重大。 | 刘一军(博导) 陈安涛(博导) 罗跃嘉(博导)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学制:全日制博士生3~6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应修学分: 14学分 其中 必修: 13 学分(含必修环节2学分) 选修不低于: 1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0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72 | 2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01000002002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 1 | 54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01040200011 | 当代心理学进展 | 1 | 54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专业课 | 01040201027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1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21 | 基础心理学专题研究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选 修 课 | 01040201051 | 学术训练 (专题研究及学术报告) | 1 | 18 | 1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52 | 人格心理学专题研究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53 | 时间心理学研究进展 | 3 | 36 | 2 | 黄希庭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54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55 | 思維与创造 | 1 | 36 | 2 | 张庆林教授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201056 | 认知控制研究专题 | 1 | 36 | 2 | 陈安涛教授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201057 | 人格测评研究 | 1 | 36 | 2 | 张进辅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58 | 民族心理研究 | 2 | 36 | 2 | 张进辅教授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201059 |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进展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201060 | 学习与思维研究进展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201061 | 人格与健康研究专题 | 1 | 36 | 2 | 郑涌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2063 | 人格与文化研究专题 | 1 | 36 | 2 | 陈红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2065 |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 1 | 36 | 2 | 导师组 (罗跃嘉教授、陈安涛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63 | 认知科学研究 | 1 | 36 | 2 | 孙弘进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72 | 情感计算研究进展 | 1 | 36 | 2 | 刘光远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201064 | 审美心理学与方法 | 1 | 36 | 2 | 赵伶俐教授 | 考查 | 基础心理学 | |||||
01040101061 | 跨文化教育研究 | 2 | 36 | 1 | 巴登尼玛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010401Z2006 | 田野调查 | 1 | 36 | 1 | 蒋立松 | 考查 | 发展与教育 | |||||
其它必修环节 | 学科综合考试 | 2 | 不计学分,评定考试成绩后,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一份 | |||||||||
论文选题查新 | 2 | 不计学分,提交查新报告,导师审核 | ||||||||||
开题报告 | 2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8次), 并至少2次学术报告 | 2 | 提交学术报告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选修环节 | 社会实践活动 | 2 | 按照《西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 |||||||||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 实验心理学 | 不计学分 | ||||||||||
普通心理学 | 不计学分 | |||||||||||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 不计学分 | |||||||||||
发展心理学 | 不计学分 | |||||||||||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
1、学术活动(前沿讲座课、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 基本内容: (1) 本专业的最新进展 (2) 本专业的高水平研究 (3) 本专业的学术研讨 基本形式: (1) 讲座 (2) 研讨 |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学习期间博士研究生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每次要交学术心得或评论。参加二次以上省级学术会议或一次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完成两次学术报告。 |
五、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时间、方式、内容、标准及考试形式等) 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的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学习年限为5-7年的硕博连读生,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方式:由考试委员会主持。每一博士生的综合考试设一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以上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并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进行考试。考试委员会聘一名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作学科综合考试的记录。详细记录材料经分委员会主席审阅后由教学秘书存入博士生个人学籍档案袋中。 内容:考查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实践能力等内容。如其是否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相关研究方向学术前沿的动向,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考察该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范围除本方案规定学习的课程,还包括导师指定学习的其他有关文献。 标准:按照考生对考试内容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评语,并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者,可进入(或继续)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成绩不合格者,视其情况,或按硕士生培养,或予以退学。逾期未参加学科综合考试者,按不合格处理。 形式:口试,或口、笔兼试。考试之前,导师向考试委员会报告博士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任务。考试委员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确定考试范围,拟定考试题目。 |
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基本要求
论文选题查新及开题报告的要求(时间、内容、标准及公开论证方式等): 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紧跟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体现学术意义和学术发展方向,能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导师应根据学科发展前沿最新动态,因材施教,在博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博士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开题报告之前1个月,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科技查新站进行选题查新工作。查新报告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开题时需提交专家小组审阅,并随开题报告一起提交存档备查。对未按规定进行选题查新并提交查新报告的博士生,学部和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开题报告要求如下: 一、 时间:分别于每年6月与10月进行两次开题报告会 二、内容: 1、选题缘由 2、文献综述 3、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4、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5、论文提纲 6、参考文献 三、标准: 1、格式规范; 2、选题为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文献综述能综合、全面地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正确; 4、论文在本学科领域达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5、研究和实验设计规范并有创造性,运用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有独到见解并能达到预计的结果。 四、公开论证方式:
|
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要求:(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一、时间: 第四学期
|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在研期间,学术论文及成果发表要求按照学校文件规定执行。 研读与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章,以及导师指定学习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够恰当分析学科前沿状况。 能够独立寻找或提出具有较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研究难度的课题。能够正确确立自己的突破方向、研究路线和工作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重难点,能够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论证严密,研究结果可靠,并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能够围绕一个主攻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系列研究工作。能够完成导师布置的其他研究任务。 能够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能够很好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例如在完成学位论文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充分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富于学术勇气和学术敏感性,敢于向有重要意义的难题挑战;具有较强的把握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够做到问题集中、突出,主题明确、具体;学术兴趣广泛,善于学习、吸收并综合各方面的知识;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最终将自己独立的发现与创造性总结出来,形成让同行专家乃至更广泛的范围理解的研究成果。
|
八、毕业及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1篇A类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一般不准予提前毕业,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3篇A1学术论文,自然科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SCI源期刊一区学术论文或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 以上学术论文界定标准参照《西南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学术成果要求管理规定(修订稿)》(西校〔2012〕502号)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审核可以答辩,方能外送评审。 2. 如有盲审一票不通过,需经3 名专家研究,一致同意后,方可参加答辩;如有2 票不通过,不能参加当年答辩。 3. 博士论文上网前,需结合答辩专家意见认真修改,经导师最后审定后,方可上网。
|
九、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优或良。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按照《西南大学各学科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一览表》执行,达到标准学部、学校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
内容要求: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一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封二;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符号说明;7.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1.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论文选题应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的主题明确,问题集中,材料详实。论文的撰写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有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应注明来源。 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译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推理严密,关键词得当。和导师一起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语言精练,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十、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 作者或出版单位 |
1 | American Psychologist, | APA |
2 |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APA |
3 | Psychological Rewiew | APA |
4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APA |
5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APA |
6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APA |
7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 APA |
8 |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 |
9 | Annual Review of Neurosicence | |
10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
11 |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 |
12 | Brain and Cognition | |
13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 |
14 |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 |
15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
16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 |
17 |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
18 | 心理学报 | 中国心理学会 |
19 | 心理科学进展 | 中国心理学会 |
20 | 心理科学 | 中国心理学会 |
21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中国心理学会 |
其它说明:
|
本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学部分委员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研究生院和分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