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总是对“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格外关注,也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对这类问题的答案充满疑惑。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concept Clarity, SCC)是指个体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持良好的自我完整性和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情绪、学业投入、亲密关系等各种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位具有清晰自我概念的青少年更可能对自我与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做出理性判断,减少情绪压力,提高个人幸福感。那么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清晰的自我概念呢?家庭因素、人格特质、认知偏向等因素又是怎样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吕厚超研究团队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CR1区,中科院分区心理学二区Top)期刊中发表了题为“Family functioning and adolescent self-concept clar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balanced time perspective and depression”的学术论文,通过横断面(Study 1)和纵向研究(Study 2),深入探讨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联系,并揭示了平衡时间洞察力(Balanced Time Perspective, BTP)和抑郁认知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具体研究发现如下:
(1)横断研究中,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BTP和抑郁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2)纵向研究中,构建了一个交叉滞后模型(CLPM)和一个纵向中介模型,结果同时印证了横断研究中的链式中介关系,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BTP水平的增加,进而减少抑郁认知,促进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提升。
(3)研究解释了“环境–个性–认知–自我”的影响机制,为理解家庭因素、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与青少年自我探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研究提供了横向和纵向证据来阐明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SCC的内在机制。同时,我们从中国青少年时间人格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探讨家庭功能与SCC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对于监护人来说,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青少年解决问题,支持青少年的发展,最终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平衡时间取向。此外,BTP将帮助青少年形成明确的自我概念,并成功地应对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促进自我认同的探索,为成年奠定基础。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与个人的BTP相互作用。在干预抑郁时,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培养积极的TP维度,在不同情境下关注不同的时间维度,可以减少青少年的抑郁倾向,最终提高青少年SCC的程度。
该研究于2024年1月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于旭晨,通讯作者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吕厚超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84)的资助。
论文索引:Yu, X., Li, X., Gong, J., Hao, H., Jin, L., & Lyu, H. (2024).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dolescent self-concept clar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balanced time perspective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0, 112528.
供稿:于旭晨
编辑:陈正派 赵亚轩
审核:吕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