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去粗取精 借为东用

《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一书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查尔斯特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国际社会发展联盟亚太分会主席马诺哈尔·帕瓦尔(Manohar Pawar)在其三十年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基础上所著,是其对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如何促进实践的思考,是其数十年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该书经湖南师范大学尹华站教授和李丹副教授共同翻译之后,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10月正式出版。该书是以黄希庭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翻译十本著作构成社区心理学译丛之一。

图为本书作者Manohar Pawar

全书共四编10章,按照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社会政策及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实践领域的社会工作、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展望的顺序编排。介绍了社会发展进程、基层社区发展、价值观及准则、社区发展实践的动力系统,社会政策教育和课程培训,社会工作行业的问题与前景、远程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及社区发展实践准则,以及作者对社会工作及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的反思与展望,结构体系安排合理,以印度为背景,列举了许多案例,可读性强。

第一编:社会与社区发展进程,共4章,通过介绍社会发展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方法、基层社区的发展、社区与社区发展的变化本质、社区发展实践的四种核心价值观和准则、社区发展实务的动力系统,结合各类案例告诉读者运用社会发展方法来实现迫切需要的基层发展,应根据社会与社区发展的价值、原则和进程来推进社区发展实践。第二编:社会政策及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共2章,着眼于为社会与社区发展工作者提供社会政策教育,探讨社会工作者的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第三编: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实践领域的社会工作,共3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行业。从一些重大的专业性事件入手,提出应关注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以远程教育模式为切入点,提供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的实例;最后讨论了社会工作的道德规范和美德伦理在社会和社区发展实践中的地位。第四编: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展望,共1章,根据前三编的分析内容,最后一编反映了对社会工作职业和实践的展望以及社会与社区发展需要实践的地方。回顾印度和西方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工作,提出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议程应适应当代印度新兴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以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为前提。四编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承上启下,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阐明了社会和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的相关性和必要性,并希望印度等南亚地区能采用适合本国基层社会和社区发展的观点及实践。

本书抓住了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的本质,强调社会与社区发展的本土化发展,实例丰富,实用性强。在国际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实践的机遇中,中印经济的飞速发展预示着亚洲地区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将显著增加。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地区发展国际社会工作的终极挑战是促进最落后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基层社会发展。亚洲拥有十二个内陆国,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考虑通货膨胀对物价的影响,通过多维贫困指数进行测量,贫困人口的数量还在持续攀升。因此,必须实现课程内容的本土化,着重解决基层的需求和问题,而非简单照搬西方经验、简单复制美国模式。作者认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而追随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对美国模式的简单复制本质上是现代化进程的牺牲品。印度社会工作行业、教育和实践必须是印度式的,而非美国式的。比如,克利福·曼斯哈德根据自己在印度的10年工作经验发起了第一个试图在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者的帮助下适应和发展印度社会工作行业、教育和实践的社会工作计划。同样,中国社会工作模式也应是中国式的,而非美国式或印度式的。正如黄希庭教授在本书的总序中所言:我国的社区心理学研究刚刚起步,我们翻译出版《社区心理学译丛》,了解西方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借鉴和模仿前人经验很有必要。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鉴和模仿前人的研究和实践不能代替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实践

本书以印度为背景,专门针对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地区以及类似南亚国家的读者所著。我国国情与印度类似,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层社区的发展。《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有利于国内研究者及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国外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根据国情及本土化的需要去粗取精,将适合我们的西方经验借为东用。本书对社区发展的学生及从事社工、社会和社区发展的工作者极具指导价值,是社会和社区发展实践的指导书,既可借鉴又启发我们寻找本土化的解决方案。


图书信息:[澳] 马诺哈尔·帕瓦尔(Manohar Pawar)著,尹华站,李丹 译. (2017). 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撰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尹华站

审核:吕厚超

编辑:宫俊如


2021-11-27 14:07:04

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
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电话:023-68367792
邮编编码: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