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要求,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鸳鸯街道办事处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达成政府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由高校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师生社会实践由政府提供实践基地的协议。通过共建科研和实践平台,一方面改善社区群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感,另一方面打造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科研、教学力量团队,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学部社会服务能力。

10月21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陈安涛副部长与吕厚超教授一行4人,赴渝北区鸳鸯街道举行合作签约仪式,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在签约会议上陈安涛副部长回顾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心理学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陈安涛副部长表示,作为鸳鸯街道的合作单位,心理学部将在心理服务、教育培训、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优势,支持渝北区、两江新区及鸳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辅导、人才培训、业务督导、理论研讨等工作,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陈安涛副部长与鸳鸯街道办事处范宇主任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后,陈安涛副部长和吕厚超教授为街道及所辖社区授牌,成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专业委员会实践基地。街道办事处范宇主任、廖萍副主任还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四位教授颁发了社会心理服务顾问聘书。

在签约仪式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双方还就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优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专业化技术指导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鸳鸯街道办事处表示普及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促进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帮助居民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调整心态,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提出在合作中建设一支队伍、落实几个项目、联系一批专家、组建几个基地,希望与心理学部在合作中形成双促进、双提升。学部方面希望以平安中国建设为主题,发挥学科交叉和校地合作的优势,与政府部门联合申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完善适应智能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打造智能社会治理的示范和样板,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会后,陈安涛副部长一行还走访参观了金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心理咨询室,对心理咨询室建设,社区心理服务,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下一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将为鸳鸯街道提供专业化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开展心理科学素养培训,帮助掌握心理健康技能,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撰稿:张晓函
审稿:吕厚超
排版:宫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