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会对电子游戏玩家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福祉产生有害影响。IGD的发生率也较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IGD的患病率分别为8.8%和10.4% (Gao et al., 2022)。由于IGD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与健康问题,包括学业成绩下降、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等 (Coutelle et al.,2024),针对IGD治疗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Rumpf et al., 2018;Ropovik et al., 2023)。
行为成瘾的双系统理论认为冲动系统和自我控制系统的不平衡会导致个体的行为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的I-PACE模型和认知行为模型也强调自我控制和冲动性在IGD发展中的作用(Turel & Bechara, 2021; Dong & Potenza, 2014; Brand et al., 2019)。然而尚未有研究揭示冲动性和自我控制特质在网络游戏成瘾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因此,探索冲动性(Impulsivity, IMP) 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 SC)的不同作用和性别差异可以为IGD的个性化干预提供指导。

图1:论文相关信息截图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何清华教授团队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reports》(影响因子5.8)上发表了题为“Sex-based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Impulsivity and Self-Control o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endencies”的文章(图1)。该研究测量了1222名大学生(405名男性,817名女性)的IGD倾向、IMP和SC,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发现:在基于总分的三节点网络的分析中,男女网络中自我控制均具有最高的节点强度,男性IGD网络的强度大于女性,并且男性的IGD倾向和IMP-IGD联系强于女性(图2);在基于IGD症状网络的分析中,男女网络中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的症状具有最高的节点强度,男女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的IMP与IGD的联系更紧密(图3)。

图2:基于总分的IGD、SC、IMP网络:(A)男性,(B)女性

图3:基于症状的IGD、SC、IMP网络:(A)男性,(B)女性
该研究在一定程度揭示了IMP和SC在IGD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和男女差异,为IGD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涂少毓,何清华教授和赵海潮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心理学部刘佳丽副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Ofir Turel教授也为论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906)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
Tu, S., Liu, J., Zhao, H.*, Turel, O., He, Q.* (2025).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Impulsivity and Self-Control o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endenc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Reports, 20: 1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