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并且可以预测五年后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此外,应激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消化问题、睡眠障碍等身体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个体报告的应激暴露频次和强度也在持续增加,这更加凸显了对应激反应研究的迫切性。理解应激下的神经活动模式,探索应激下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于识别不良的应激反应模式,发展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心理学部杨娟教授团队在心理学、精神病学顶级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中科院1区top, IF =6.9)上发表题为 “Neural habituation during acute stress signals a blunted endocrine response and poor resilience” 的研究。该研究使用经典的ScanSTRESS应激诱发范式(N=77,图 1),首次从神经习惯化的角度探索了应激下内分泌反应的神经机制,以及习惯化反应的保护性因素和风险因素。此外,本研究的结果在MIST应激诱发任务(N = 48)中得到了跨样本跨范式的验证。
图1: ScanSTRESS 实验条件及流程
本研究首先使用神经习惯化的方法,探索急性应激下大脑的活动模式,通过对应激下大脑进行2(实验条件)*4(block)方差分析,发现急性应激下前额-边缘区域的神经活动出现显著变化。前额-边缘脑区是控制应激反应的核心区域。 进一步提取这些脑区在应激下的活动水平,发现相比于控制条件,应激条件下的大脑活动随着应激刺激的增加而降低,确定了急性应激下存在神经习惯化的反应(图2)。
图2 急性应激下神经活动呈现习惯化的特征
随后,根据前人研究,使用第一个block减去最后一个block的方法,量化个体神经习惯化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应激下的神经习惯化水平与应激中的内分泌反应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神经习惯化可以导致钝化的应激反应, 并且前额叶区域的神经习惯化水平与应激复原力负相关,而边缘系统区域的海马,杏仁核区域的神经习惯化与抑郁水平正相关。这表明急性应激下神经习惯化指标不仅对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个体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图3)。
图3 急性应激下神经习惯化与内分泌反应及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应激复原力是指面对应激,挫折等危机时,个体利用身心资源恢复身心状态,避免长期不良后果的能力。在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中,发现急性应激下左侧腹内侧前额叶的神经习惯化导致的钝急性应激反应只存在于低应激复原力组(B= -3. 458, p < .001),而不存在于高应激复原力组(B= 1.960, p = .054)。这从神经内分泌角度阐明了应激复原力发挥保护个体身心健康的机制(图4)。所有研究结果均经过FDR矫正。最后,本研究使用MIST范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跨样本跨范式的验证,MIST 范式基于与ScanSTRESS 范式基于相同的原理开发。本研究首次实现了研究结果在两个范式间的重复验证,这极大地增加了本研究的可泛化性。也为不同范式间横向对比提供了全新的神经指标和研究思路。
图4 应激复原力对急性应激下神经习惯化与钝化应激反应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的来说,本研究为考虑急性应激下的神经反应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对钝化应激反应的动机失调理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此外,本研究也为应激反应过程与身心健康的研究搭建了神经标记物的桥梁,有利于后续研究推进应激反应模式影响长期身心健康的神经机制。最后,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泛化性,神经习惯化指标具有跨范式跨样本的稳定性,为后续研究探索不同范式诱发神经活动的差异提供了可能。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杨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已毕业硕士生刘亚东为论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971019, 32271133)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2ZD0211000)的资助。
论文信息:
Liu, Y., Zhao, X., Hu, W., Ren, Y., Wei, Z., Ren, X., Tang, Z., Wang, N., Chen, H., Li, Y., Shi, Z., Qin, S., Yang, J. (2023). Neural habituation during acute stress signals a blunted endocrine response and poor resilience.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30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