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预报 > 正文

学术预报:胡月琴、王轶楠、罗思阳

发布时间:2020-12-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审核:

浏览次数:

报告一

报告题目:Dynamical Systems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ealth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报告人:胡月琴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

胡月琴,北京大学心理学经济学双学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德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国际学术期刊Mindfulness副主编,Journal of Psychology编委,美国心理协会定性和定量方法分会和心理测量学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纵向数据统计模型的开发及其在睡眠、饮食、情绪、压力等健康领域的应用。

时间:2021年1月6日上午10点

地点:心理学213会议室


报告二

报告题目:自尊结构与功能的大脑机制

报告人:王轶楠 北京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王轶楠,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聘研究员,研究兴趣集中在本土文化与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自尊特点与功能。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一项,出版学术专著四部,代表作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从选题到论文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文章40多篇。主持自我研究学术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

时间:202118 08:30-9:3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 882 820 233


报告三

报告题目:居住流动性与社会规范知觉

报告人:罗思阳 中山大学

报告摘要: 社会规范是构筑人类社会的基石,但同时也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大幅增加,这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我们提出,居住流动性在社会规范违反决策中扮演重要作用。报告将讲述我们结合大样本社会调查、实验室行为实验、脑电技术和元分析方法,进行的一系列9个研究来探讨居住流动性与个体对社会规范违反行为感知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不同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阶段,个体对社会规范违反行为的知觉和敏感性如何变化提供了新的理解框架。随着流动性全球化的增长,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预期社会规范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报告人简介:罗思阳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影响人类复杂情感及行为的分子神经机制。在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SCI/SSCI刊物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担任Culture and Brain副主编、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编委,及二十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时间:202118 09:30-10:3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 882 820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