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在学部415报告厅举办了心理学科发展圆桌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心理学领域的智慧与力量,探讨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推动心理学科的创新与进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心理学科的发展历史,探讨心理学科的未来建设。
第一场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许燕主持,围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心理学科建设”展开讨论。北京师范⼤学教授方晓义提出亲子问题的根源是夫妻关系,研究逐渐转向夫妻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兴趣出发,开设相关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完善,服务社会。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先友则表示:“心理学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实际,仅仅只是发文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家导向非常明确,现在的评估不再看文章数量,而是看研究是否能解决国家需要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陶沙认可了方教授与何教授的观点,认为关注面向国家需求并非能立刻实践,高校教师使命是生产新的知识,且心理学必须要有办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进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要形成闭环。中国科学院⼼理所研究员张建新表示要做有温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要落地在为中国人民服务。此外,张教授认为心理学需要提前布局,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上做好准备。
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潘运教授主持了以“中国化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论坛。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振宏表示心理学分为自然科学取向和人文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中国化和世界化是一致的,越能够揭示这种本质,就越能够这个回答规律性的知识——即基础科学问题,就越具有中国化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辛自强教授认为,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在于怎么做,应该以社会科学的意向性为基础。广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心理学科负责人聂衍刚教授提出怎么培养人,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关键问题,心理学要放眼世界,通过跨学科研究和脑科学、神经智能、数据分析等领域创新,让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教授冯正直指出:中国化心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世界最先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并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解决中国现存的现实需求。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连榕主持了第三场论坛,以“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为题展开探讨。中国心理协会原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杨玉芳提出,需要不断扩展知识面,需要跨越多学科的学习和融合,学生的知识方法也要精进,做到这样才能做到为国家需求服务。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何宁认为应该主动拥抱学科交叉,并指出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要以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浙江大学心理与⾏为科学系教授何贵兵表示,要充分发挥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优势,把握机遇,推动学科发展。中⼭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高定国指出,学科交叉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走出去帮别人解决问题和请别人帮忙解决心理学问题。
专家们的深入交流与讨论,使每一位参与者带着新的启发和思考开始新的征途,并继续为心理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谢贝雯、卢一萌、陈娜
速记:张萌萌 王伊凡
摄影:余悦
审核:雷旭、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