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赛砺师能,心育扬帆 ——西南大学第十七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心理学部初赛 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

作者:李欣

审核:陈诚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18日16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第十七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于学部213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大赛以“赛砺师能,心育扬帆”为主题,旨在锤炼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李欣颐、于心凯、向红欣、包靖华、路智开、赵翊汝六位选手同台竞技,学部曹贵康副教授、王智副教授、晏妮教授三位老师担任评委,2023级、2024级全体师范生到场观摩学习。

   

即兴展风采,授课见真章比赛分为“即兴演讲”与“模拟授课”两大环节。选手需在3分钟内围绕随机抽取的教育热点话题展开论述,并在10分钟内完成一堂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展示。现场计时员精准把控,评委依据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语言表达等维度严格评分

                           

模拟授课环节,选手们各展所长,将理论融入生动实践李欣颐以《破解挫折密码:从认知重构到逆风成长》为题,通过情景剧《班会风波》引出“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差异。结合“命运胶囊”案例分析,她引导学生运用成长型思维替换消极认知,并设计《抗挫行动计划表》强化实操。李欣颐总结道:“挫折不是终点,而是认知升级的起点。”于心凯的《读懂情绪,解锁调节ABC》聚焦情绪管理,以“路怒症”“考试焦虑”等社会案例导入,结合情绪日记绘制与ABC理论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信念决定情绪”。在冥想体验环节,通过“手握气球放气”的具象化引导,带领学生感受情绪平复的路径,并强调“调节情绪不仅是技能,更是终身修炼的智慧。”包靖华的《我的情绪维他命ABC》以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为核心,通过“扫雷游戏”和“网红水豚”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结合“飞机模型被压坏”四幕情景剧,拆解“事件-信念-情绪”的逻辑链。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辨别不合理信念,并练习用积极信念替代,最后通过“烦恼箱”匿名分享,强化自我觉察与互助氛围赵翊汝的《中学生的压力管理》聚焦青少年心理痛点,以“压力圈圈图”引导学生识别压力源,结合冥想、呼吸调节(箱式呼吸法)和艺术疗法(曼陀罗绘画),帮助学生掌握实操技巧。课堂尾声,学生通过“抗挫行动计划表”制定个性化压力管理方案,赵翊汝总结:“压力是成长的催化剂,学会与它对话才能轻装前行。”向红欣的《团体中的“我”》基于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通过“一起来买菜”抱团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团队中的定位。结合《西游记》师徒角色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自身特质并接受同伴匿名反馈,最终定位自己属于“行动派”“社交派”或“思考派”。课堂强调“团队多样性”,鼓励学生“在协作中发现独一无二的价值”。路智开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以乔哈里视窗理论为框架,通过漫画导入引发学生对“自我否定”的共鸣。课堂中,学生通过匿名互评缩小“盲区”,练习“yes…but”积极赋义法,并撰写“给自己的告白信”,学习以自我关怀替代批判。路智开总结:“不完美是人性常态,爱自己才能激发向上的力量。”

                           

选手授课现场

赛后三位评委老师对选手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并从专业视角提出建议王智老师指出:“新手教师需更精准把握课堂重难点,教学设计可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竞赛、即时反馈,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曹贵康老师细致用心地点评每位选手的教态与语言创意与朝气,并鼓励选手“将课堂主动权更多交给学生”。晏妮老师强调新时代教师需具备“深度思考能力”:“教学创新不应止步于形式,更要挖掘理论内核,例如从‘认知重构’延伸至‘社会支持系统构建’,让课堂更具现实意义。”

                           

评委老师专业点评

执教育初心,绽心育芳华随着颁奖环节的掌声响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第十七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一等奖花落李欣颐,于心凯、向红欣获二等奖包靖华、路智开、赵翊汝荣获三等奖。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不仅展现了心理学部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新时代教师“以心育心”的使命担当。未来,学部将继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助力师范生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心育之帆乘风破浪!

                           

评委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奖



供稿:执教部 张鑫睿
摄影:新闻部 李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