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中学心理教育与大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5-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审核:

浏览次数:

“中学心理教育与大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同探讨新高考制度下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师范类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中学+大学”如何搭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提高心理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心理学部于201859日上午9点在心理学部530会议室召开“中学心理教育与大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校外的各位专家、学部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就“中学心理教育与大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一主题展开了研讨。2014级师范班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学部部长陈红教授为研讨会致辞,热烈欢迎各位校外专家的到来,并希望来自教育战线或用人单位的资深专家们就“理论和实践”、“高校教育的缺陷和中学的需要”两个角度对本次会议主题提出指导和建议。

徐展副部长对心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证的背景作了简短的介绍,并深入介绍了培养方案修订后的主要问题。

专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重庆市一中的欧健书记发言,提出了三条思考:一是中学和中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需求。他从一中的真实情况谈起,提到了目前中学对心理教师的配备需求大、中学生对咨询的要求逐渐增多和心理教育师资力量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二是中学对心理师范生要求高。一个优秀的心理师范生在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等。三是针对综合认证的标准,他认为在心理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应当增加“生涯教育”该课程,使得未来的心理老师可以从能力、性格、价值观和兴趣等多方面更好的帮助中学生解决“新高考”抉择等问题。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朱福荣院长则就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等文件提出了“师范在前”的观点。他讲到西南大学有“西师”的先天优势,应当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中突出“师范性”,师范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良好的人格。先要有热爱,然后还要有基础能力的培养。他还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老师对待学生,应该从从前的“手把手的教”逐渐变成“指导的导”。

重庆市兼善中学的潘松校长也有类似的思考,他也认为作为师范生,知识底蕴应当更宽,也就是“宽基础”。另外还提到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生理上的烦恼、学习上的烦恼和关系上的烦恼。为了更好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更快走近他们,师范生的实习阶段是不可缺少和无比重要的,应当引起高校教育上的更多重视。

重庆市教委饶英主任则重点对师范生生涯规划、专业热爱以及综合素养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指出作为未来心理健康教师对综合素养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强调一线中小学教学单位和大学合作更加深度。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曾万学副校长从师范生基本素质、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尤其是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对多种量表的熟练使用以及拥有一定课程开发的能力。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究中心吴灯主任从三个方面发表了看法:一是咨询师资格证的改革,认为未来学校可以自己设立一个关于咨询的教师资格证。二是丰富师范生课程,可以多聘请一线教师来高校进行汇报分享,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三是两手抓,既要搞好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又要搞好老师的职后教育。

研讨会的最后,学部黄泽文书记就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称通过本次研讨会,在“中学心理教育与大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这个主题上得到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会在之后的工作中再次开展类似研讨,加强中学和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搭建“中学+大学”协同育人共同体,提高心理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